“農田就是農田,而且必須是良田?!逼鋵?,在廣袤的田野里,還有一塊“無形良田”正在被耕耘。
6月1日,汝南縣種糧大戶蘇小偉的300畝麥田迎來收獲。機手陳松華是“老把式”,每年4月份到10月份他都在外奔波。對于如何減少小麥機收損失,他有自己的小妙招:收麥前繞地轉一圈,地勢不平的地方做好標記;掉頭轉彎半徑要小,麥子種得稠就開得慢一點;午后割麥損失小、雜質少。
機器轟鳴,金燦燦的麥粒直接裝車,秸稈現場粉碎還田,仔細扒拉地上的麥糠看看,基本沒有遺漏的麥粒。
顆粒歸倉,麥收如此省時省力還省心,這在過去是不敢想的。
蘇小偉小時候有過拾麥穗的難忘經歷,“頂著大日頭,大人在前面割麥、捆麥,麥穗掉了一地,我在后面跟著拾,一個小孩一天都能拾一編織袋。那時候糧食產量并不高,老百姓心疼地里掉的糧食,只能是前面有人割麥,后邊有人撿拾,別無他法?!?/p>
機械化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,但人們珍惜糧食、敬畏糧食的觀念并沒有變?,F在麥收前,蘇小偉要和機手簽訂作業協議,麥茬超過15厘米、機收損失率超過5%,要索賠。
當前,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,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,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均已接近“天花板”,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產能,科技是支撐,節糧減損是重要抓手。
“減損就是增產”,如果小麥機收環節損失率降低1個百分點,全國就可以挽回25億斤糧食。
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、省農機技術中心主任凌中南說,今年全省小麥種植面積8500多萬畝,根據去年河南夏糧總產量計算,機收損失率降低1個百分點,就相當于全省增產7億多斤小麥。
能多挽回1斤是1斤。自2004年開始,我省實施農機購置補貼,加快農機更新換代。近年來,我省還培訓機手、在小麥主產縣組織機收減損大比武、制作《豫見豐收顆粒歸倉》小冊子和短視頻,針對不同場景給出機收減損“小竅門”,最大限度降低機收損失率。
節糧減損,除了減少田間地頭收獲損耗之外,還要推進農業節約用種。
過去種麥,蘇小偉都是“大約摸”,以致麥田出現不少長得過分集中的“谷堆苗”,后期容易倒伏減產。去年,在汝南縣農業農村局指導下,他開始采用精量播種、種肥同播技術,選用多抗廣適品種周麥27,畝播種量由原來的30多斤控制在22斤以內。
每畝地節約播種量10斤左右,蘇小偉種的300畝小麥就能節約種子3000斤。全省8500多萬畝麥田如果都能用上精量播種技術,又將節約多少小麥種子?
凌中南表示,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省將推進機械化節種減損技術綜合應用,推廣精量播種、種肥同播等機械化技術。
種好糧,更要收好儲藏好。
這幾天,汝南一五一三河南省糧食儲備庫準備開倉收糧?!凹Z食儲存一旦發生蟲蛀和霉變,浪費可就大了?!奔Z庫負責人馬天松是個有30多年工作經驗的“老糧食人”,對糧倉儲糧技術變遷了如指掌。
馬天松坦言,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糧倉庫容小,密閉條件差。如今,在中儲糧沈丘直屬庫,采用氮氣氣調技術,可以減少糧堆中的氧氣含量,殺滅儲糧害蟲及蟲卵,防止儲糧霉變生蟲,降低糧食損耗。
保水通風、環流熏蒸、糧情檢測等綠色儲糧新技術的應用,極大地改善了存儲條件,提高了糧食的庫存品質。據統計,普通糧倉的損耗率為2%,“智慧”糧倉的損耗4年只有0.5%左右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省共投資87.29億元用于推進倉儲物流設施建設、倉儲信息化建設、倉房維修改造等。截至2020年年底,我省倉儲數字化管理取得積極進展,擁有氣調儲糧倉容204萬噸、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369萬噸。
機收減損、節約用種、綠色儲糧,一粒糧食的節糧減損之路才走了一半,糧食運輸、加工和消費環節的浪費不容小覷。去年10月底,中辦國辦印發《糧食節約行動方案》,到2025年,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,推動節糧減損在各個流程取得更加明顯成效。
6月2日,臨近中午,鄭州市民小趙打開美團外賣APP,點了一份小碗菜套餐,“兩葷一素,搭配豐富,小碗菜減少浪費,還不貴?!?/p>
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?!睆牡仡^到餐桌,耕耘“無形良田”,節糧減損,每個人都在接力,正如蘇小偉、馬天松、小趙他們一樣。(記者 劉曉波 李若凡)
全省麥收約八成
6月6日,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,截至當日17時,我省已收獲小麥6803萬畝,約占全省種植面積的80%,日投入聯合收割機7.2萬臺。
河南麥收進度圖
安陽 83萬畝(19%)
鶴壁 26萬畝(19%)
焦作 67.5萬畝(26.5%)
濟源 9萬畝(28.5%)
濮陽 44.8萬畝(12.6%)
漯河麥收基本結束
南陽麥收基本結束
駐馬店麥收基本結束
周口麥收基本結束
信陽麥收基本結束
數據來源:河南省農業農村廳
責任編輯:安艷鴿